載入中...請稍候...

訂閱電子報


旅遊資料

旅遊資訊

info-croatia01.jpg

 

交通資訊

info-croatia02.jpg

   


可愛的斑點狗和常見的領帶有何共同之處?

答案是: 它們皆源自克羅地亞。

克羅地亞共和國位於中南歐的亞得里亞海東岸,與意大利只有一海之隔。從國家的形狀看來,克羅地亞就像一隻展翅中的飛鳥一樣。由於座擁千多個大小島嶼,克羅地亞亦獲得「千島之國」的稱號。
或許是歷史背景的緣故,大部分人稱克羅地亞為巴爾幹半島國家。巴爾幹 (Balkan) 一詞源於土耳其語,意為「森林覆蓋的山脈」。然而以「森林覆蓋的山脈」來形容克羅地亞卻毫不貼切。從陽光海灘到國家公園,從歷史遺產到酒莊田園,從地中海特色到歐陸風味,克羅地亞可謂一應俱全。以前,在主僕分明的君臣世界中,先後從屬羅馬及奧匈帝國的克羅地亞為當時的王侯貴族提供了最佳的避暑夏宮;時至今日,在透不過氣的都市生活中,重新獨立的克羅地亞則為世界各地旅客提供一個難得的後花園。說她難得,是因為人間淨土處處可見;當中大小湖泊、河流、瀑布、山巒及綠林等,構成了一幅幅如詩似畫的美景;也因為文化傳統深受重視;不同大帝國的歷史文化遺產,經歷數千年的動蕩變遷仍存留在這片土地上。

 

歷史

自史前時代起,在現今的克羅地亞領土就有人類居住,伊利里亞人、希臘人和凱爾特人也相繼進入並落戶該地區。自公元前2世紀起,羅馬帝國曾多次征服伊利里亞人。到了公元12年羅馬人完全控制該地區。羅馬帝國衰弱後,不同部族先後入侵巴爾幹半島,匈人、東哥德人、斯拉夫人和阿瓦人相繼征服了多個克羅地亞城鎮和地區。
公元7世紀初,斯拉夫族的一個分支(即克羅地亞人的前身)遷移到該地區。起初,他們聚居於沿海的達爾馬提亞地區(當時由拜占庭帝國管轄)。至8世紀,他們向北和內陸擴展,最終形成兩個克羅地亞「國家」。到公元8世紀末至9世紀初,查理曼大帝 (Charlemagne) 統領法蘭克人征服潘諾尼亞地區 (Pannonia)—大概是今天奧地利東部、克羅地亞北部與東部、以及匈牙利西部等地區 。與此同時,克羅地亞人開始皈依基督教,最終成為羅馬天主教會的一員。
托米斯拉夫(Tomislav)於公元925年登基,成為統一兩個克羅地亞後的第一位國王。到公元11世紀,國王彼得‧克雷西米爾四世(Petar Kresimir IV)統治下的克羅地亞王國達到領土的頂峰。1102年匈牙利國王Koloman征服了克羅地亞。兩國同意讓匈牙利國王擔任克羅地亞君主,克羅地亞雖仍能保有自治地位及貴族特權,但自此變成匈牙利王國及後期的奧匈帝國的諸侯長達八百年。基於諸侯的責任,克羅地亞往往充當抵禦外敵 (如鄂圖曼帝國) 的橋頭堡。至16世紀末,隨匈牙利王朝之崩潰,克羅地亞大部分地區由鄂圖曼帝國控制(杜布羅夫尼克從1382至1808年一直為獨立王國。威尼斯共和國於1409年買下其餘的達爾馬提亞地區,一直統治該地區至1797年)。至19世紀,今克羅地亞(包括達爾馬提亞地區)已全部成為奧匈帝國的領土。因此克羅地亞不同地區於不同時期分別受著匈牙利、威尼斯、鄂圖曼帝國及奧地利不同程度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克羅地亞、塞爾維亞及斯洛文尼亞曾組成一個統一王國;至1945年,包括克羅地亞在內、由六個國家組成的南斯拉夫聯邦正式誕生;直到1991年5月19日,克羅地亞舉行全民公投,在94%選民支持下克羅地亞正式脫離南斯拉夫聯邦,並於同年6月25日宣佈獨立。

簡介 

克羅地亞共和國於1991年成立。國慶日為5月30日。克羅地亞除了是聯合國(UN)、世貿組織(WTO)、中歐自由貿易協定 (CEFTA)、地中海聯盟 (Union for the Mediterranean) 及北約組織(NATO)的成員國外,於2013年7月1日亦正式成為第28個歐盟(EU)成員國。

 

面積

總面積為87,667平方公里,扣除島嶼的面積為56,594平方公里,本土海岸線長1,778公里,加上共1,244個島嶼的海岸線則合共約6,000公里。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20個縣及1個直轄市。首都薩格勒布 (Zagreb),既是直轄市,亦兼備縣的法律地位。主要城市包括:斯普利特 (Split)、里耶卡 (Rijeka)、杜布羅夫尼克 (Dubrovnik)、奧西耶克 (Osijek)、扎達爾 (Zadar)、希貝尼克 (Šibenik)、普拉 (Pula) 及瓦拉日丁 (Varaždin) 等。

 

人口

全國人口約390萬(2021年數據),近90%為克羅地亞裔。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76人

 

語言

官方語言為克羅地亞語。不過大部份官方對外文件及資訊均設有英語版本。青少年以至中年人的英語水平普遍很好;居住於沿海城市的長者則或可說德語或意大利語。全國98%以上人口能讀會寫。